报告期内,公司围绕战略发展规划方向,积极发挥研发、技术、品质、市场、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优势,坚持技术创新,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完善内部治理和组织结构,形成科学的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保证公司经营管理合法合规以及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提高经营效率,提升公司整体管理和运营水平,促进企业实现发展战略,各项业务保持稳定发展态势。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593.45万元,同比增长8.0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73.18万元,同比下降345.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14.52万元,同比下降556.80%;总资产177,597.66万元,较期初增长6%,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86,956.24万元,较期初下降7.89%;本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66.29万元,2021年度为-6,060.59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减少主要系今年随着业务量增加,收到的比亚迪(002594)贸易融资凭证(以下简称“迪链”)金额随之增加,公司根据资金管理需求将迪链贴现6,195.78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列入收到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公司业务涵盖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和销售服务,为客户提供应用于高质轻量化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智能装备、基于AI的工业机器视觉产品、柔性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设立汽车工业事业部、一般工业事业部和数字工业事业部,重点推进智能装备业务和数字化业务,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油车、汽车零部件、两轮车、机械重工、3C、船舶等行业,主要产品包括与机器人相关的智能制造系统、工业软件及工业视觉产品等。
2022年度,在国内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公司继续加大数字化研发投入及市场开拓力度,在做好现有客户市场及服务的同时,努力拓展新客户及其他行业市场,凭借敏锐的市场洞察力、优质性价比的产品及服务,以及团队的积极拼搏和严格执行力,在业务层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公司聚焦核心技术,向机器人智能制造并结合传统产业的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需求,进一步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等领域,聚焦自有核心技术和软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点发展机器人技术、智能技术、制造工艺、工业软件、基于AI的工业机器视觉,构建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主的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重视研发的投入和项目的发展。2022年度,公司投入研发费用的总额达到6,743.10万元。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拥有研发人员185名,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24.60%,此外拥有设计人员206人,占比27.39%。
报告期,公司加速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定向培养硕士、博士生等,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进行技能培训,优化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人才梯队建设,推动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继续完善职级体系、绩效考核及人才激励体系,做好培训和培养,营造优胜劣汰的竞争环境和以贡献及结果为导向的氛围。截止至报告期末,公司员工人数共有752人,较去年同期增长28.11%。
2023年度,公司将聚焦核心技术与产品的研发,加大行业细分市场的横向及纵向的拓展力度,完善供应链,加速人才建设,完善激励体系及持续提升公司综合管理水平,在稳健经营的前提下,寻求更多发展机遇。
公司业务涵盖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和销售服务,为客户提供应用于高质轻量化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智能装备、基于AI的工业机器视觉产品、柔性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设立汽车工业事业部、一般工业事业部和数字工业事业部,重点推进智能制造业务和数字化业务,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油车、汽车零部件、两轮车、机械重工、3C、电梯、船舶等行业。主要客户包括丰田、本田、比亚迪、广汽埃安、零跑汽车、、广汽乘用车、小鹏汽车、日立电梯、五羊本田、三一重工(600031)、中联重科(000157)、中集集团(000039)、中船黄埔、西部数据、安利等知名品牌企业,为各行业提供机器人、智能装备及数字化产品。
经过多年发展,公司在技术研发、工艺设计研发等方面持续投入并积累了较为丰富的经验,注重为客户提供完善的技术服务和售后服务,公司在机器人和智能制造的各行业应用领域中具备了一定的竞争优势。公司作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成功打造了一支行业经验丰富的技术团队,包括海外归国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才,开展持续的研究开发并取得了相应的技术成果。在自动化程度最高、工业机器人应用最广泛的汽车行业,公司在国内汽车焊装领域处于领先地位,公司于2022年度获得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
近年来,我国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领域不断扩展,广度和深度均有较大提升,受到人工成本逐年上升以及国家新能源政策的影响,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3C、机械重工、物流等领域的机器人自动化装备需求呈明显上升趋势,特别是新能源车产业链业务需求呈现爆发式增长趋势。公司抓住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自动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行业发展趋势,除巩固原有汽车业务的地位,公司大力开拓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机械重工、汽车零部件、两轮车、3C半导体等行业的自动化业务。公司抓住新能源汽车的政策利好与产能拓展机遇,新能源汽车自动化业务增长较快,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业务订单增长迅速,本报告期内,新能源汽车自动化生产线业务占公司整体营业收入约50%。
公司为各行业客户提供高质轻量化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智能装备、基于AI的工业机器视觉产品、柔性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融合了自主研发的智能技术,包括自动化系统控制技术、机器人仿真离线应用技术、白车身柔性高速智能化总拼技术、白车身高速输送系统技术、在线视觉智能引导定位与监测技术等,助力提升各行业的智能制造水平。
根据公司工业机器人应用的主要行业,具体可分为汽车机器人生产线、机械重工行业自动化生产线、两轮车轻量化焊接生产线、精密电子柔性自动化装配生产线、电梯机器人生产线)汽车机器人生产线
汽车工业事业部向汽车工业领域提供的机器人柔性化智能制造生产线,产品及服务广泛覆盖新能源汽车和传统燃油汽车的制造领域。汽车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汽车制造业也是近现代工业中生产装配线应用最早、生产装配技术最为成熟的产业。
在整车厂的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流程中,焊装是自动化程度最高、应用工业机器人最多的环节之一。汽车焊装机器人生产线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地板焊装生产线、侧围焊装生产线、门盖焊装生产线、白车身柔性总拼焊装生产线、白车身柔性焊装生产线、电池托盘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电池装配生产线)一般工业领域生产线
随着其他一般工业领域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公司的业务发展空间也不断拓展。公司的一般工业事业部已经为汽车零部件、两轮车、3C半导体、机械重工、电梯、船舶等多个领域的头部客户提供产品和服务。
两轮车机器人生产线运用全自动抛光打磨技术、低飞溅焊接技术、自动化装配技术,实现百分百全位置、全角度焊接,变形少,不需要进行人工校正,从而显著降低成本;焊接过程中能够做到焊接技术参数信息的采集、反馈、优化。此外,公司将重熔工艺运用于铝合金等高强度、轻量化材料焊接中,在行业内具有领先性。
机械重工行业,作为国内具有相当规模和蓬勃发展活力的重要行业。公司也参与其生产过程的整体解决方案。覆盖机械重工行业中海洋工程、风电、塔吊、挖掘机、泵车等工程设备的自动化生产线;使得行业有关重要零部件的生产实现自动化,使生产效率得到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得到有效保证。
根据机械重工行业的特点,公司研发了包括自动寻位焊接系统、多层多道焊接系统、自动切割系统、重载型全方位焊接变位系统、柔性化链式翻系统、RGV物流自动搬运设备、智能起吊物流系统、智能仓储系统等相关技术。
随着我国总体消费水平及电子制造业规模不断提升,我国电子产品市场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消费电子产品已成为居民生活的必需品,相应地形成了对锂电池的强劲需求。消费电子行业对生产线的重复精度、传输效率、稳定性、可靠性等要求非常高,传统的普通输送线无法满足其需求。
公司为客户设计提供的国际品牌手机电池精密装配机器人生产线,采用了自主研发的模块化柔性线体设计,综合了机器人自动化装配技术、机器视觉技术、动力学仿真技术、高速传输线技术、充放电检测技术等业内领先技术,具有通用性、柔性化、信息化、高精高速运行的特点,装配精度可达到微米级,最大限度提升了单位面积产能和效能,大幅提高了生产效率,将电池装配和生产的自动化提高到新水平。
机器人工作站通过应用机器人系统技术、机器人焊接技术、机器人焊缝纠偏技术、机器人运动控制和离线编程技术等,实现对工件的自动化焊接,从而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增强企业整体竞争力。
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车身工艺的变化,大量使用铝合金及轻量化材料的工艺技术,电池模组、电池托盘、电机等铝合金轻量化材料应用日益广泛,瑞松科技开发了搅拌摩擦焊装备及系统解决方案。
搅拌摩擦焊是一项绿色、环保、可靠的先进固相连接技术。公司围绕搅拌摩擦焊技术开发了龙门式搅拌摩擦焊和机器人式搅拌摩擦焊产品,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5G通讯、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2022年成功自主研发一款占地面积小、焊接稳定的1206C型搅拌摩擦焊设备,该设备已较好的应用在5G通讯设备、散热器、汽车电子、电机等行业。
数字工业事业部基于企业数十年在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的经验,同时对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应用场景、工艺及智能制造的深度理解,同时具备大量的项目案例跟数据,深刻理解行业痛点,向以工艺为核心、以数字为载体,面向制造全过程,为客户提供数字化解决方案。
飞数工业软件专注研发设计类与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和平台的开发、销售、服务,一方面,公司过去的技术积累,加上国内外众多战略合作伙伴的支持,有助于工业软件新业务的开展;另外一方面,工业软件的研发应用,会反过来巩固公司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行业优势,从而形成良性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制造行业生态。
飞数工业软件立足机器人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在三维设计、仿真及生产数字化平台上积累了具备行业特色的功能模块和软件产品。目前已开发的软件产品主要包括设计仿真一体化软件、工艺规划和仿真、设计高效协同平台、行业标准零部件库、产线在线运维平台等。
基于AI的工业机器视觉针对汽车行业已经有较为成熟的产品应用,目前正根据不同行业要求,研发适用一般工业领域的机器视觉产品,包括二维三维涂胶检测系统、三维视觉检测系统、双目视觉引导系统、三维激光视觉引导系统、人工智能+三维智能分拣系统、在线测量视觉系统、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软件平台、自动化质量控制系统等。应用场景涵盖汽车制造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流程,也可以应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电池包、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除此之外,公司视觉团队正在积极拓展至一般工业领域客户。
公司基于在机器人与智能装备领域的技术积累,向客户销售各型号焊机及其配套装置,并提供相关的编程、调试和技术支持服务。公司在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领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不断由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一直以来注重技术服务、技术维护、技术支持,通过为客户提供高水平的专业技术服务,将自身的技术实力和技术积累转化为企业效益,提升品牌形象。
公司业务涵盖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和销售服务,为客户提供应用于高质轻量化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智能装备、基于AI的工业机器视觉产品、柔性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2021年度公司依据战略发展需要,投资成立全资子公司飞数软件开展工业软件开发和销售的新业务。本报告期公司的主营业务、主要产品、主要经营模式未发生重大变化。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业务:公司采取“订单式生产”的业务模式。公司通过参与客户招标或商务谈判的方式获取订单,与客户签订业务合同或技术协议;然后根据客户需求进行个性化定制,通过技术和工艺开发,利用模拟仿真、离线编程等手段,设计整体方案,并提供安装、调试以及售后等一系列服务。公司主要客户的规模较大,回款稳定性较强。公司自动化生产线的主要客户为大型汽车制造商和其他行业大型厂商,具有定制化程度高、单个合同金额较大、生产周期较长的特点。该类业务一般需要参与客户的招投标或商务谈判,合同定价主要依据公司自主开发的技
术、原材料、设计及安装调试所需人工费用和其他费用等预估成本基础上,综合考虑项目的复杂程度、一定的利润水平等因素进行定价。
机器人工作站业务:公司主要采取“订单式生产”的业务模式。在获得客户订单后,签订业务合同或技术协议,根据技术要求、工艺标准进行开发、加工、安装、调试后,向客户发货,根据技术要求进行验收。公司机器人工作站业务主要客户包括汽车零部件、机械加工、两轮车等行业,定价模式为根据公司自主技术、原材料、人工费等成本的基础上加上一定的利润水平综合确定。
工业软件销售业务:公司目前均为直销,渠道销售正在进行小规模试点,另外根据客户的需求提供永久授权模式和订阅授权模式。公司通过永久授权模式向客户销售软件产品并收取授权费,如后续客户需要对该版本进行升级,则需另外收取升级费。订阅授权模式下公司与客户签订合同按期收取软件授权使用费。
机器人配件销售业务:对于焊机、焊枪、其他工业机器人零部件等标准化类产品,公司根据客户的需求与之签订合同,根据订单向上游供应商采购,然后向客户交货。公司机器人配件销售业务的客户覆盖范围广,客户数量多、合同金额小,公司主要根据材料采购成本加成定价。
公司自动化生产线和机器人工作站业务的采购分为标准品物料采购和非标制造物料采购,公司机器人配件业务的采购均为标准品。标准品的采购由需求部门填写采购申请单向采购部提出采购申请,经审批后按照公司流程进行采购;非标制造物料的采购采取“以产定购”的模式,分为自行加工和直接从外部供应商采购两种形式。自行加工所需原材料由生产制造部门据项目图纸报采购部采购;外部采购的非标制造物料一般由生产制造部门向外部供应商提供图纸要求,并由供应商负责自行采购原材料,公司根据图纸要求进行检验和验收。采购部负责询价和比价,经财务审批后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负责交货期的跟进。仓库按检验规范和项目图纸等对物料进行检验和验收,采购部门根据采购合同向财务提交付款申请进行财务结算。公司的采购价格一般为市场价格。
工业软件业务采购涉及技术授权、云服务、广告推广等,采购流程主要包括制定采购计划、提出采购申请、签订采购合同、实施采购项目、采购项目验收、支付采购款项等具体环节。
公司采用矩阵式的生产管理模式,相关部门进行协同作业。所有重大合同订单由项目经理主管,作为整个合同的管理者,项目经理负责对机械设计、电气设计、制造、安装、质量、采购等部门的技术与进度进行管理与协调;同时各部门对所属专业人员进行管理与协调。
因自动化生产线属于客户根据自身业务特点、技术路线、资源禀赋等定制的非标准资产,具备特有的技术要求和技术规范、工艺特点和工艺参数,不同客户间差异显著。因此,公司与客户在项目执行各个环节均需针对技术和工艺细节进行充分沟通论证,从而将客户的需求具体落地和实现。项目过程通常包括设计、生产、调试、预验收、现场交付到终验收。
公司的机器人工作站业务与自动化生产线业务的流程类似,包括设计、生产、调试、交付、验收等阶段,根据具体合同约定,部分步骤会相对简化。
公司的机器人配件业务,公司根据客户需求,外购机器人配件并进行必要的安装、调试,使产品性能符合合同约定的标准或参数要求,然后发货由客户进行签收。
工业软件业务不涉及生产环节,在软件产品交付后,公司可以提供安装、培训、解答客户疑问等售后技术支持服务,帮助客户更好使用产品。
公司从事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销售和服务。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类别为“制造业”(C类)之“通用设备制造业”(C34)。
机器人既是先进制造业的关键支撑装备,也是改善人类生活方式的重要切入点。无论是在制造环境下应用的工业机器人,还是在非制造环境下应用的服务机器人,其研发及产业化应用是衡量一个国家科技创新、高端制造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大力发展机器人产业,对于打造中国制造新优势,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加快制造强国建设,改善人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国家对机器人产业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和期望,希望实现机器人关键零部件和高端产品的重大突破,实现机器人质量可靠性、市场占有率和龙头企业竞争力的大幅提升,以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打造机器人全产业链竞争能力,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机器人产业体系,为制造强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为全球机器人技术创新策源地、高端制造集聚地和集成应用新高地。“十四五”期间,将推动一批机器人核心技术和高端产品取得突破,整机综合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关键零部件性能和可靠性达到国际同类产品水平;机器人产业营业收入年均增速超过20%;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军企业及一大批创新能力强、成长性好的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建成3到5个有国际影响力的产业集群;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实现翻番。《规划》还从技术突破、基础提升、优化供给、拓展应用、打造生态等多个维度推动机器人产业高质量发展。《规划》还提出了4个行动:机器人核心技术攻关行动、机器人关键基础提升行动、机器人创新产品发展行动、“机器人+”应用行动。
当前,机器人产业蓬勃发展,正极大改变着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为落实《“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加快推进机器人应用拓展,2023年1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开展“机器人+”应用行动。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聚焦10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100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推动各行业、各地方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形成全面推进机器人应用的浓厚氛围。
工业机器人产业链集精密化、柔性化、智能化的各类先进制造技术于一体,集中并融合了多项学科,涉及多项技术领域,包括工业机器人控制技术、机器人动力学及仿真、模块化程序设计、机器视觉、智能测量、工厂自动化等,技术密集度高,综合性强。
从产业链的角度看,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而智能化系统则是机器人商业化、大规模应用普及的关键。相较于机器人本体供应商,机器人系统商需要具备对各行业客户的技术标准和技术需求的准确理解,对机器人本体进行二次技术开发,把握客户生产线的精度、位置、轨迹、节拍、稳定性等技术和工艺要求,需要拥有出色的设计能力、相关项目经验等,以满足各行业客户千差万别的定制化需求。机器人本体必须与行业应用相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系统技术是对机器人本体的二次开发。国内机器人系统厂商具备优秀的技术和工艺水平、设计能力、项目经验,在对用户行业深刻理解的基础之上,提供可适用不同应用领域的个性化、智能化、柔性化机器人生产线,具有及时的响应速度、更短的设备交付周期ROR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注册、完善的售后服务,能够及时满足客户方案调整及配套设备需求,展示了相比国外企业更强的竞争力。国内企业经过多年的技术积累以及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已经取得了较强的竞争优势。机器人数字化智能化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链主,对拉动机器人协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进行高效率、高质量和重复性作业,或是在危险、恶劣环境下进行作业,例如冲压、压力铸造、热处理、焊接、涂装、塑料制品成形、机械加工和装配等工序,重点领域包括汽车制造、机械重工、3C电子、电梯及高铁等行业,行业的蓬勃发展为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数字化工厂是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必然发展方向。数字化工厂采用高度模块化布局,实现人机互联、信息互联、自动排产以及智能维护等功能,并最终将成品通过智能配送中心递送到客户手中。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环境下,各企业必将不断借助数字化工厂的优势,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而机器人装备,因其可编程、可互联、数据无缝对接等优势,在数字化工厂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工业机器人跟工业软件、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多种数字技术的融合创新,是工业智能制造升级的关键依托和重要途径。
首先,工业软件是制造业智能化转型发展的核心技术,借助工业软件,配合机器人装备的可编程可互联,让传统的“设计-制造”过程有了性的变化,真正做到设计数据直接驱动生产制造,物理仿真与物联互通驱动了数据孪生的实现与应用。
同时,工业互联网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平台,基于网络平台的协同设计、设计数据驱动机器人、生产数据的采集与分析、机器人装备的联动、远程监控与运维等应用,大大提高机器人在数字化工厂中的使用效果。
工业机器人行业是跨学科的综合性应用行业,涉及计算机软件、电气工程、机械电子、机械设计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同时客户应用行业差异较大,个性化需求较强,系统产品的结构复杂,技术含量较高。因此,工业机器人系统厂商既要掌握各领域的专业知识,又要充分挖掘行业用户所提出的个性化需求,高度综合相关技术并对系统进行集成后,才能够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自动化生产线及成套装备。随着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技术更新换代不断加快,以及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我国制造业的智能化、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传感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等数字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需要很强的精益化生产水平和企业管理水平,同时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员,缺乏自主研发实力的新进入者难以适应本行业市场竞争环境。
工业机器人行业客户需求差异化很大,机器人生产线制造工艺复杂,涉及整体方案设计、机械与电控方案设计、信息化功能设计、零部件采购、系统技术、安装调试、系统维护等各个环节,有赖于供应商强大的整合生产能力和项目管理能力。因此客户在招标时,倾向于选择具有成熟的整体技术解决方案能力的智能系统商,一般要求投标方具有一定数量的大型项目工艺规划、设计、生产、交付经验,过往项目不存在重大质量问题,甚至可能要求供应商具有与世界排名前列或国内前列的行业客户成功合作的项目经验,对客户的工艺要求、技术要求、生产管理具备深入的理解,这些均为行业新进入者设立了极高的壁垒。
工业机器人行业客户具有定制化非标生产的显著特点,项目投资金额大、建设周期长、定制化比例高,不同厂商基于各自的生产场地条件、生产规模计划、生产节拍要求、新材料、新工艺等限制条件,对供应商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出了很大的差异化要求,需要掌握不同客户的不同生产工艺要求,并进行有针对性地设计和制造。只有具备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厂商,才能够根据市场的变化与客户的个性化需求迅速对生产工艺做出调整与改进,及时开发出满足客户需求的高性能、低能耗的新产品,从而对后进入的企业构筑了较高的生产工艺壁垒。
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对客户的生产经营影响重大,如在使用过程中出现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所生产产品的质量以及生产活动的正常运行。因此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非常慎重,一般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具备项目管理经验和项目成功案例、能够提供长期售后服务的供应商才能入围,最终供应商一般在入围供应商中以招标方式确定。后进入企业从进入到被认可需要较长时间,因此构筑了较高的供应商准入壁垒。
2022年,公司获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批准入选第七批“国家级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名单。公司及广东省科学院中乌焊接研究所、中船黄埔文冲船舶有限公司、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哈尔滨工业大学、北京艾路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完成的“薄壁曲面铝合金高质高效搅拌摩擦焊关键技术及成套装备”项目荣获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中国机械工程学会2022年度国家“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公司获广东省机器人协会颁发第一届理事会“优秀会员单位”荣誉。“轻质合金智能化搅拌摩擦焊接技术及关键装备”项目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机器人协会科学技术奖(皇冠明珠奖)一等奖。“轻质合金智能化搅拌摩擦焊接技术及关键装备”项目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2021年度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瑞松科技参与的“复杂过程信息物理融合系统关键技术与应用”项目,荣获2022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规范条件”企业,获得广东省工信厅2022年创新型中小企业,广州市“隐形冠军”企业等荣誉称号。
2022年,公司中文企业商标“瑞松”被纳入了《2021年度广东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纳入名单》。公司入选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联合组织“2022焊接机器人产业链TOP30”评选活动2022年焊接机器人产业链TOP30榜单。荣获高工机器人、高工机器人产业研究所“2022年度集成标杆企业”金球奖。《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设备运维及工艺管理平台》项目获得维科杯-OFweek2022第十一届中国机器人产业大会中国机器人行业年度优秀产品奖。
2022年,广州瑞北发明专利《一种车身柔性搬运生产线)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广州瑞北荣获第三届全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创新成果交流大会2022年度“中国汽车行业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优质供应商”称号。广州瑞北荣获广汽丰田2021年度“品质优良奖”及“原价协力奖”两项殊荣。广州瑞北与广汽乘用车共同申报的“绿色、高效、柔性的乘用车智能制造工厂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项目获得2021年度广东省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2021年度广东省机械工程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2022年,瑞松自主研发的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系统获得欧盟CE认证,这标志着瑞松的机器人搅拌摩擦焊系统及服务正式可在欧盟各国市场自由流通,也标志着其达到了国际认可标准。瑞松智能搅拌摩擦焊装备荣获第八届恰佩克年度最佳品质产品奖。
另外,2022年,瑞松视觉获得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广东-广州赛区)暨2022年广州科技创新创业大赛高端装备制造组优秀奖。
工业机器人行业客户需求差异化很大,机器人生产线制造工艺复杂,需要深入理解客户的行业特征、经营模式、产品属性、技术特点和工艺流程,设计制造出符合客户严格技术要求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及成套设备,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客户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及效率。公司长期作为国际主流整车厂商的重要供应商以及在一般工业领域服务客户,积累了大量先进工艺技术和应用案例,并通过自身研发,部分主要技术应用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同时,公司积极协助客户应用先进工艺和技术,提升了客户的生产工艺和质量水平。
基于在数字化智能制造领域的长期积累,公司制定了以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为方向的中期技术战略,在资金、人员上积极投入,以工业软件为突破口,综合开展在设计、分析、制造、以及系统仿真、虚拟装配、虚拟调试、人工智能、机器视觉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工厂数字化与制造智能化转型,目前设计软件及视觉软件均形成直接对外销售。
工业机器人在工业生产中能代替人进行高效率、高质量和重复性作业,或是在危险、恶劣环境下进行作业,例如焊接、冲压、涂装、机械加工和装配、压力铸造、热处理、塑料制品成形等工序,重点领域包括汽车制造、机械重工、3C电子、电梯及高铁等行业,各领域对工业机器人的需求持续扩大为公司业务规模的扩大提供了良好的条件。工业机器人呈现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自动化程度不断深化的发展趋势。
我国工业机器人行业在国家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已经取得了长足发展,行业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为提升我国制造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工业机器人本体方面,我国企业在伺服电机、减速器等关键零部件的生产和技术研发领域与国外先进水平尚有一定差距,但在机器人行业应用技术、系统技术方面,受益于我国广阔的市场需求、智能制造水平不断深化,行业内重点企业不断实现技术突破,部分核心技术已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此外,相比国外竞争对手,国内厂商在成本、渠道、技术和工艺理解、服务响应能力等方面具备优势,在长期的市场竞争中产生了一批研发设计经验丰富、技术工艺水平高、服务质量好、配套能力强的企业,占据了一定的市场份额,形成了本土化的竞争优势。
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物联网、5G等新兴技术的迅猛发展,并与机器人技术深度融合,机器人产业链也将迎来新的发展阶段,影响机器人行业产品形态、生态系统、商业模式、发展路径等各个方面。在现有技术上,将衍生出通用网络化平台,实现传感器软硬件、机器与机器、人与机器之间的信息沟通,使机器人由单个系统向群体系统发展,实现不同主体间的通讯与协作。
(1)新工艺与机器人结合程度越来越高。随着国家对节能减排要求的提高,汽车、船舶、轨道交通、航空航天等领域轻量化持续推进,各种新型材料应用越来越多,包括铝镁等轻质合金、复合材料、高强钢、碳素纤维等,材料的升级叠加绿色制造、高效精益生产的要求,对焊接加工工艺要求不断提升,搅拌摩擦焊、激光焊等先进焊接工艺因其焊接效率高、焊接质量好,逐步成为相关行业的首选工艺,这些新工艺,结合机器人的应用,形成不同细分领域的机器人装备。
(2)智能制造水平越来越高。综合采用传感技术、智能控制技术、物联网、大数据以及人工智能等技术,结合机器人的可编程可联网的特点,实现装备和产线智能化。以焊接装备智能化为例,典型的发展趋势包括:结合工业互联网建立焊接工艺数据库,并通过人工智能进行工艺参数优化;采用机器视觉及各种传感技术对焊接过程进行控制,实现焊缝引导定位、焊缝跟踪、焊接实时监测与质量控制;建立物联网、数据采集系统及MES系统等,自动采集设备数据、生产数据、运维数据,通过对大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实现远程监控和远程运维服务,以及质量管理、设备管理、工艺管理、能耗管理等生产过程全面管理,实现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决策和生产过程优化。
(3)从简单的机器人装备服务转向数字化智能化解决方案服务。数字化工厂代表着现阶段工业机器人行业应用技术的最高水平,数字化设计、数字化仿真及数字化车间等深度应用,并结合企业资源管理系统、数字化制造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从而连通设计、工艺规划到生产制造的信息流,让机器人装备与工业软件无缝衔接,为制造工厂的全过程提供全面数字化和智能化的整体解决方案。
瑞松科技长期在机器人智能制造领域不断开展研发工作。经过多年来的技术研发和成果积累,在机器人控制与仿真、自动化系统技术、先进焊接技术、智能装配及定位、工业互联网应用等多方面积累了多项核心技术,形成多项知识产权,使公司在智能生产线开发与控制、柔性生产设计等方面处于行业前列。随着制造技术以及行业需求的快速发展,瑞松科技积极吸收先进优秀技术,与自身核心技术深度融合,加强核心技术的应用深度和广度。目前,瑞松科技在“新基建”的发展背景下,紧密结合企业所开发的工艺数据库系统和先进智能装备等技术,以人工智能、互联网及云平台等技术方向提高产品的智能水平,为客户提供更加先进、可靠的机器人智能制造装备技术。
公司一向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积极申请各类专利、著作权等。报告期内,申请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合计31项;获得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软件著作权合计25项。报告期末,公司累计获得发明专利57项,实用新型专利202项、外观设计专利8项、软件著作权43项。具体内容见下表。
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合计拥有研发人员185名,占公司员工总人数的24.60%,此外拥有设计人员206人,占比27.39%,为公司的技术研发与创新提供了人才保障。截止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子公司累计已获得知识产权310项,其中267项专利权(包括发明专利57项),计算机软件著作权43项。
公司长期作为国内及国外主流整车厂商的重要供应商,积累了大量先进技术及工艺方案的应用案例,并通过自身研发,主要技术应用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公司积极推动自主品牌汽车厂商的先进制造技术和工艺技术,提升了自主品牌汽车质量水平和生产工艺。此外,公司抓住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不断扩展、自动化程度不断深化的行业发展趋势,除巩固原有汽车业务的优势地位,公司大力开拓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航空航天、机械重工、汽车零部件、两轮车、3C半导体等行业的自动化业务。
公司开发了包括龙门式及机器人式搅拌摩擦焊接技术装备、轻量化材料焊接整体解决方案等,可广泛应用于新能源汽车、航空航天、5G通讯、轨道交通、船舶等领域。
基于在数字化智能制造领域的长期积累,公司制定了以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为方向的中期技术战略,在资金、人员上积极投入,以工业软件为突破口,综合开展在设计、分析、制造、以及系统仿真、虚拟装配、虚拟调试、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工厂数字化与制造智能化转型。
飞数工业软件专注研发设计类与生产制造类工业软件和平台的开发、销售、服务,一方面,公司过去的技术积累,加上国内外众多战略合作伙伴的支持,有助于工业软件新业务的开展;另外一方面,工业软件的研发应用,会反过来巩固公司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行业优势,从而形成良性快速发展的数字化智能制造行业生态。
飞数工业软件立足机器人智能制造应用场景,在三维设计、仿真及生产数字化平台上积累了具备行业特色的功能模块和软件产品。目前已开发的软件产品主要包括设计仿真一体化软件、工艺规划和仿真、设计高效协同平台、行业标准零部件库、产线在线运维平台等。
基于AI的工业机器视觉业务拥有五大技术优势:工业AI算法、IOT云技术、电控技术、视觉方案能力和机器人应用技术。
基于AI的工业机器视觉针对汽车行业已经有较为成熟的产品应用,目前正根据不同行业要求,研发适用一般工业领域的机器视觉产品,包括二维三维涂胶检测系统、三维视觉检测系统、双目视觉引导系统、三维激光视觉引导系统、人工智能+三维智能分拣系统、在线测量视觉系统、人工智能深度学习软件平台、自动化质量控制系统等。应用场景涵盖汽车制造冲压、焊装、涂装、总装四大工艺流程,也可以应用于汽车动力总成、电池包、汽车电子、汽车零部件等领域,除此之外,公司视觉团队正在积极拓展至一般工业领域客户。
机器视觉产品拥有二维三维检测能力,小于1um的超高精度检测能力,毫秒级检测速度,大于99.99%的检测成功率,10余种品牌机器人及400多个汽车行业视觉项目应用经验,在尺寸测量、二维三维引导定位、深度学习分类和检测、文字识别等方面拥有多项行业领先的核心技术。
公司在2022年上半年重点推出用于工业场景的深度学习软件平台RAIDI,以及汽车VIN码激光划刻、清洗、检测一体机等产品。RAIDI是一款完全自主研发的深度学习软件平台,集标注、训练、模型调优功能为一体,用于解决复杂缺陷定位、检测、分类等问题,特别擅长多品种、小批量、小样本数据的各类工厂自动化复杂应用场景。汽车VIN码激光划刻、清洗、检测一体机具有白车身VIN码生成到检测的一体化解决方案功能,采用高频高能激光脉冲照射工件表面形成字符并清洗字符表面烧痕,再通过3D视觉获取字符3D点云,利用深度学习OCR识别技术核对字符内容,检测字符深度和缺陷。该标准品机台可广泛应用于汽车VIN码、各类金属制品的SN号的生成及检测,具有检测精度高、信息可追溯的特点。
工业机器人客户需求差异化很大,产线制造工艺复杂,需要深入理解客户的行业特征、经营模式、产品属性、技术特点和工艺流程,设计制造出符合客户严格技术要求的工业机器人生产线及成套设备,否则将直接影响到客户所生产的产品质量及效率。因此,客户在选择供应商时非常慎重,要求供应商具有较高的知名度、丰富的行业经验和成功案例,并且通常对项目实施团队的专业程度、实施经验、售后服务经验有非常高的要求。
公司在多年市场竞争中建立了良好的市场口碑,在汽车整车、汽车零部件、两轮车、机械重工、3C、电梯、船舶等行业积累了较为丰富的项目经验。例如在服务对品控有特别严格要求的日系汽车制造厂商过程中,长期以来得到了其高度认可,显示了公司的技术和服务水平。公司能够深入了解细分行业客户的业务特性,准确把握和挖掘客户的深层次需求,从而不断积累大型项目的成功经验,为公司在各大行业领域的持续深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公司建立了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在研发设计、原材料采购、加工、组装、调试等各个环节都实行完备的质量检验程序,以确保产品品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广州瑞北、武汉瑞北均通过了ISO9001:2015质量体系认证和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公司的控股子公司广州瑞北从2010-2022年连续12年获得广汽丰田设备供应商相关奖项,并于2017年、2021年获得广汽丰田设备供应商最高奖“品质优秀奖”。得到对品控有特别严格要求的日系汽车制造厂商的高度认可,显示了公司在项目质量控制和服务水平方面的优势。
相比国外同行业公司存在开发、生产和售后服务连续性不强、项目提交过程复杂等弱点,公司充分发挥本土厂商的优势,逐步建立起全生命周期跟踪、开发、服务的模式,由生产型制造商向服务型制造商转变,在研究开发、生产控制以及售后服务等环节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更符合中国行业客户的需要。
前期开发设计阶段,公司在项目实施初期即与用户保持密切接触,邀请用户联合参与设计和调试,更能充分地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生产制造过程中,公司拥有专业技术服务团队,解决客户生产过程中的技术与工艺问题,及时响应客户需求,同时对技术工艺和项目实施实际效果进行总结反馈以进一步提高;
质保期后,公司能够对客户售后服务要求进行快速响应并协助客户解决问题,公司提供人员培训和交流,并建立了定期回访用户制度,通过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协助用户进行系统维护,售后服务优势明显。
公司通过长期积累不断开拓优质客户市场,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燃油车、汽车零部件、两轮车、机械重工、3C半导体、船舶等行业,这些行业的发展为公司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公司建立了完善的销售、技术和服务网络,现有存量客户包括各大知名汽车制造厂商,且客户粘性较高,取得了一直以品控严苛著称的日系及国际知名汽车厂商的高度认可,在行业内拥有优秀的品牌地位。同时,公司在其他行业领域不断开拓增量用户,凭借自身的技术和服务,不断赢得各行业客户的信赖。
公司董事长孙志强先生拥有20多年工业机器人行业从业经验、丰富的管理经验和客户服务经验,把握公司的整体战略方向和发展规划;
副总裁和技术负责人刘尔彬先生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和华南理工大学,并曾留学德国从事焊接技术与工业工程研究,长期从事机器人焊接和智能系统技术方面的技术研究和市场化推广,在行业内具有较高的知名度;
核心人员何艳兵先生为公司技术总监,长期针对工业机器人、焊接技术、工艺技术以及智能制造技术进行深度研发,拥有国际焊接工程师证书(IWE);
飞数工业软件研发总监梁树永先生一直在国际知名软件企业从事软件开发相关工作,有20年以上的专业经验积累;
飞数工业软件销售总监任特先生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并于苏格兰格拉斯哥大学取得信息工程硕士学位,曾在美国参数技术(PTC)从事过售前技术及大客户营销工作,于达索中国从事过soidworks相关产品渠道管理工作。
公司还拥有一支优秀的机器人和智能技术专家顾问团队,成员包括日本、德国、美国、乌克兰、新西兰等专业工程师协会会士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才和专家。
在坚持自主研发、自主创新的基础上,公司与松下、库卡、博世力士乐、德国IBG工业集团、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先进焊接与连接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焊接技术研究所等企业、高校和研究院所合作,联合开展技术研究、专业人才培训,为公司及行业培养掌握现代焊接和机器人方面的专业高素质人才。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593.45万元,同比增长8.0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73.18万元,同比下降345.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14.52万元,同比下降556.80%。
(1)报告期内,国内经济整体宏观经济环境依然严峻,项目开工情况及国内外物流运输均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造成项目实施进度有所延误,对公司业绩有一定影响;
(2)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及公司会计政策、会计估计的相关规定,为真实、准确地反映公司截至2022年12月31日的财务状况及年度经营成果,本着谨慎性原则,公司对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及子公司的资产进行了减值测试,对可能发生资产减值损失的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2022年确认的信用减值损失和资产减值损失总额为10,554.18万元。其中,公司根据客户的经营情况、偿债能力、企业信用、财产执行情况等因素,本报告期计提其相关资产的专项减值准备9,305.32万元。
(3)公司加大对数字化业务和其他技术的研发投入,以及随着业务规模、员工规模的增长,期间费用增加所致。
国家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以“制造业当家”领航产业发展和建设。其中,机器人与高端装备产业无疑在智能制造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将发挥重要的抓手作用。《“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提到,到2025年机器人产业营收增速超2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达450万台/万人以上。
2023年,公司将紧抓产业发展机遇,持续提升智能技术自主研发能力,通过不断加强数字技术能力建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的数字化供给能力,聚焦主业做优、做强、做大,帮助更多企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解决工业数字化问题,加快国家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同时致力在工业软件领域解决核心技术的自主可控问题,实现国产替代,并积极在产业上下游链接、促进产业生态创新发展、带领产业集群融合等方面发挥作用,从而获得自身的高质量发展,并带动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公司的业务需要大量具备对机器人、焊接、机械、电子、工业软件、编程、传感等多领域、多学科知识综合和运用能力的研发技术人员,要求技术人员对各行业领域工业机器人生产线等的技术要求、工艺设计等具备深入理解,并具备丰富项目实施、项目管理等相关经验。尽管公司一贯重视并不断完善技术人员的激励约束机制,但由于优秀的技术人才是市场激烈争夺的对象,公司面临一定的技术人才流失风险。
公司所处行业为技术密集型企业,通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形成了丰富的技术成果。各类专利权和非专利技术等技术成果是公司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如果重要技术成果被泄露或专利被侵权,将会对公司生产经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当前,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全球经济竞争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革,在一系列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机器人及智能制造行业飞速发展。但技术研发与创新的方向和目标存在不确定性、研发效果和成果存在不及预期等固有风险,可能会对公司核心竞争力及盈利能力产生不利影响。
公司业务涵盖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和销售服务,为客户提供应用于高质轻量化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智能装备、基于AI的工业机器视觉产品、柔性化智能
制造系统解决方案。目前,汽车制造行业是自动化程度最高、机器人应用最深入的行业之一,行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较大。我国汽车制造行业形成了明显的产业集群特点,行业集中度较高。报告期内,公司前五大客户收入占营业收入占比相对较高,若主要客户业绩发生波动,将对公司的收入和利润稳定性构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受到宏观经济整体放缓以及外部因素影响,汽车行业产销量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若汽车行业景气度持续下降,则有可能导致公司对客户应收账款不能回收,或坏账准备计提不足的风险,亦有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出现下滑的风险。
汽车装备、3C、汽车零部件、机械重工等行业自动化、智能化水平仍有较大发展空间,一方面将吸引具有品牌优势、研发技术优势及资本优势的国际知名企业直接或者以合资公司形式进入我国市场,另一方面国内厂商在技术、经营模式上可能会全面跟进和模仿,从而使得公司面临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
报告期内,公司汽车焊装业务收入占比较高,可能会使得导致公司对客户需求依赖程度较高,影响公司的整体抗风险能力。如果汽车行业客户的市场需求发生重大不利变化,而其他行业领域收入规模不能及时扩大,将会对公司的营业收入和盈利能力带来不利影响。
一方面,报告期内,公司来源于华南、华东区域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呈现出一定的区域性特征,主要是由于公司主要汽车行业的客户具有产业集群的区域特征,一般分为东北、京津、中部、西南、长三角和珠三角六大产业集群;另一方面,我国工业机器人系统行业领域、汽车焊装行业的行业集中度较低。由于市场开拓需要一个过程,若未来华南、华东区域市场环境发生重大不利变化,或市场开拓进度不及预期,将有可能导致公司经营业绩下降,公司存在未来市场开拓失败的风险。
机器人行业产业链由机器人零部件生产厂商、机器人本体生产厂商、系统解决方案商、终端用户四个环节组成。一般来讲机器人本体是机器人产业发展的基础,系统解决方案为机器人商业化和大规模普及的关键。从收入角度来看,公司主要从事汽车焊装生产线业务、其他行业的生产线和机器人工作站业务等,并不从事机器人本体或其核心零部件的制造,公司处于机器人产业链的系统解决方案环节。系统解决方案环节市场规模较大,但集中度较低,在产业链中相对处于弱势。若公司不能有效提升在产业链中的话语权,则可能对公司的盈利能力造成不利影响。
公司所处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领域的市场需求,来自于汽车制造、两轮车、机械重工、3C半导体、航空航天、船舶等行业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其投资规模及增长速度整体受到宏观经济景气度、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影响。虽然公司建立了合理的业务结构,覆盖汽车、汽车零部件、两轮车、机械重工、3C半导体等多个行业,有效分散行业集中度所带来的潜在的风险,但宏观经济的波动对公司各个行业客户的固定资产投资需求和增长速度将带来显著影响,从而间接影响公司所处的机器人与智能制造行业的市场需求。
2022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593.45万元,同比增长8.03%;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6,273.18万元,同比下降345.2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7,614.52万元,同比下降556.80%;总资产177,597.66万元,较期初增长6%,归属于母公司的所有者权益86,956.24万元,较期初下降7.89%;本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4,966.29万元,2021年度为-6,060.59万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金额减少主要系今年随着业务量增加,收到的迪链金额随之增加,公司根据资金管理需求将迪链贴现6,195.78万,根据企业会计准则要求列入收到与筹资活动有关的现金。
随着语音识别、机器视觉、机器学习、自动导航与定位等多种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落地,进一步促进传统机器人行业进入快速转型期。尽管受限于外生因素,在整体经济形势相对低迷的背景下,机器人行业仍然表现出较为强势的增长力。催生了多领域对无人化、自动化、智能化生产力及劳动力的旺盛需求,整个机器人产业呈现健康走势。
据IFR与CRIA统计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累计销售工业机器人27.1万台,同比增长50.1%,年销量连续九年位居世界首位。工业机器人销量占全球的比重超过了50%,制造业机器人密度每万名工人达到了322台。2021年国内自主品牌工业机器人销售8.7万台,占中国市场总销量比重32%,占全球市场销量比重约16%。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1-12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工业机器人累计完成产量44.31万套,产量首次突破40万套,稳居全球第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
结合5G通信技术、大数据、云计算和AI技术,未来工业机器人将实现更多的功能,工业云将更全面地服务实体经济,助推工业机器人朝智能化、网联化方向进一步转型升级。同时,运动控制、高性能伺服驱动、高等关键技术和部件加快突破,使得我国工业机器人整机功能和性能显著增强。预计智能工业机器人和工业云平台将成为工业机器人产业重要赛道,推动工业机器人品牌国产化、智能化、高端化发展。
中国庞大的制造业体量孕育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汽车行业仍是国内工业机器人最主要应用市场,随着中国制造转型升级,未来航空航天、轨道交通、3C半导体、新能源、智能家居等领域的机器人应用需求将呈现较快增长,同时也将拓展到其他新兴领域,预计将会推动工业机器人的需求多元化和市场扩容。
公司业务涵盖机器人、工业软件、智能制造领域的研发、设计、制造、应用和销售服务,为客户提供应用于高质轻量化材料的搅拌摩擦焊智能装备、基于AI的工业机器视觉产品、柔性化智能制造系统解决方案。公司设立汽车工业事业部、一般工业事业部和数字工业事业部,重点推进智能制造业务和数字化业务,公司的产品及服务主要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燃油车、汽车零部件、两轮车、机械重工、3C、电梯、船舶等行业。
2022年受外生因素影响,汽车行业产销两端受到压制,并叠加缺芯、原材料上涨等因素影响,行业修复缓慢。但从下半年开始,随购置税减半政策实施效果显现,汽车行业整体增速呈良好回暖态势,乘用车、零部件修复好于整体,新能源汽车产销创历史新高。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2年末,全国民用汽车保有量31903万辆,比上年末增加1752万辆。全年新能源汽车产量700.3万辆,比上年增长90.5%。中国汽车工业协会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汽车总销量为2686.4万辆,实现了2.1%的同比增长;其中,新能源汽车总销量为680万辆,其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中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新能源汽车在2022年持续爆发式增长,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
未来新能源技术变革助力自主品牌实现高端化,并且在三电、热管理领域孵化了全球级别的中国供应商,当智能电动汽车进入“智能化竞争”的下半场后,中国制造正在加速全球渗透,细分领域开始展现全球竞争力。
据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发布信息显示,2022年我国机械工业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发展韧性不断增强,2022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平稳增长。2022年机械工业累计实现营业收入28.9万亿元,同比增长9.6%。截至2022年末,机械工业共有规模以上企业11.1万家,较上年增加1.2万家,占全国工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的24.7%。
新兴产业正引领行业提质增效,2022年机械工业主要经济指标增速明显高于生产指标,其中新兴产业的带动引领作用表现明显。在对外贸易上,机械工业也表现出量增质升的局面。2022年中国机械工业外贸进出口总额为1.07万亿美元,同比增长3%,连续第二年超过万亿美元大关。其中出口总额7400亿美元,实现贸易顺差4104亿美元,均创历史新高。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表示,2023年机械工业经济运行将呈现平稳向好的态势。机械重工行业稳投资力度持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提速等利好因素的带动,预计行业将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未来中国机械重工在全球市场的份额还会不断提升,随着中国设备逐步走出去,海外市场的不断扩张,国内国际两个大市场的格局将逐步确立。
3C制造业有着工人数量庞大、重复性工作多、更新速度快等特点,在中国智能制造以及人口红利消失的大背景下,3C行业对自动化的升级显得愈加迫切。3C自动化设备制造业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经济较发达的以上海、南京、苏州等为代表的长三角地区以及以广州、珠海、深圳等为代表的珠三角地区。
目前,3C产品出货量进入了稳定成熟阶段,由终端销量高增扩产带来的自动化设备需求驱动力逐渐走弱,而由产品规格升级与创新突破带来的自动化设备替换升级成为主要需求来源。根据共研网信息,2021年我国3c自动化设备行业市场规模为1878.3亿元。
消费电子行业发展以创新为主旋律。截至目前,PC、手机、TWS耳机等产品发展均已进入了成熟期,伴随产品迭代的结构性升级成为主旋律。终端方面,VR、AR或是下一阶段确定性较高的方向,在硬件持续迭代和内容生态建设完善的基础上,VR、AR出货量和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3C自动化设备中面向消费电子客户多为根据客户需求定制化研发的非标自动化设备,对企业的研发设计、快速生产和技术服务等方面能力要求较高。多数3C非标自动化设备制造商选择专注于一个或少数几个领域。3C非标自动化设备品类众多,且各类设备标准要求较高。消费电子客户对设备供应商定制化研发能力、交付和技术服务等方面的要求均较为严苛,由此造成了设备商多在几个特定领域深耕,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方向和竞争优势,并以此逐渐延伸和丰富产品线)机器视觉行业
目前,机器视觉以视觉器件、可配置视觉系统和智能视觉装备等形态服务各产业应用。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中商产业研究院数据显示,目前我国机器视觉已经在电子电气、半导体、汽车、印刷包装、食品加工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其中,电子电气行业是目前中国机器视觉行业最大的应用领域,占比达52.9%。此外,半导体、汽车、印刷包装、食品加工领域占比分别为10.3%、8.8%、5.5%和4.9%。机器视觉成为智能制造数字化和智能化变革的重要支撑ROR体育(中国)官方网站注册。随着机器视觉行业的发展,预计其应用领域将持续拓宽。
据中国机器视觉产业联盟数据,2021年我国机器视觉产业规模突破150亿元。中国产业信息网预测,2023年我国机器视觉行业规模有望达到197亿元,2019年至2023年复合年均增长率达17.6%。GGII数据预测,2025年中国机器视觉市场总规模将达到468.74亿元。
据智研咨询统计,2021年全国机器视觉市场中,国产品牌机器视觉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为58.43%,外资品牌机器视觉企业所占市场份额为41.57%。在国产替代进程快速推进下,未来我国国产品牌机器视觉企业的市场份额将不断提升。
未来,得益于宏观经济回暖、新基建投资增加、数据中心建设加速、制造业自动化推进等因素影响,电子、半导体、包装、食品饮料、汽车制造、机器人、医疗设备、物流等行业的高速发展将继续扩大对机器视觉的消费需求,未来我国机器视觉需求量将保持稳步增长。同时,在全国智能制造持续推进下,我国机器视觉市场渗透率将不断提升。
近年来,国家出台工业软件高质量发展的支持政策,工业软件赛道投融资也日益活跃,在工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运维服务等领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工业软件新产品,推动了工业软件产品收入增长。
随着我国工业软件发展政策开启发力模式,工业软件核心产品供给、行业迭代应用和市场满足率成为着力点,生产控制软件在特定行业和特定细分软件产业中逐步脱颖而出,工业嵌入式软件依托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融合发展势头强劲,研发设计类软件核心技术正逐步突破并商业化。
据工信部数据显示,2022年1至10月份,我国工业软件产品收入1861亿元,同比增长12.8%,高出全行业水平2.8个百分点。随着我国制造业加速向数字化智能化发展,工业软件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工业软件行业规模占软件业的比重总体呈上升趋势。
随着中国制造的转型升级,涉及智能制造的高端制造产业迎来快速增长期,3C产业、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机床行业及集成电路芯片等高端制造产业近年来均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工业软件、尤其是自主可控的中高端研发设计类工业软件作为产业前端将迎来需求的快速增长。同时,软件平安已经成为信息平安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乎国家信息平安,工业软件进口替代、国产化日益紧迫,加强工业软件基础讨论,打造国产工业软件创新生态圈,支持国产工业软件企业进展壮大,拓展工业软件创新产品应用场景等被逐步提升日程。
公司以“融入全球数字化进程,驱动智能制造产业的发展”为企业使命,以“成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领先企业”为愿景,确立了以“技术引领企业发展”为方向,以持续创新为动力,以信息化手段提升生产运营管理水平,建立企业自主研发团队,并积极展开国内外战略合作,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公司坚持在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关联产业,包括机器人技术、工业应用软件、关键部件、焊接及相关工艺方案、系统应用、数字化工厂与整体技术解决方案等方面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在整合产业链的基础上,将智能制造与技术创新、服务融合,寻求以更有创意的方式迎合产业发展的需求。
公司充分运用在技术、品牌、人才、服务、质量控制、项目经验以及政策支持等方面具有的优势,综合提升自主研发、创新实力,同时积极展开与国际品牌的深度合作,使行业应用领域不断纵深化。公司坚持追求技术领先的战略,并以高端客户的需求为牵引,持续增加研发的投入,组建一支高素质的研发队伍,加强核心平台技术的研究、应用技术的研究和产品的开发,不断拓展市场领域与高端客户市场,巩固和提升市场地位。结合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公司的发展规划为:
公司技术发展以机器人技术、焊接技术和智能技术为主要方向,提供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在现有产品和技术基础上,转向“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新应用”的研发为重点,以“软性技术”为企业技术发展核心,发展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
(1)研发基于工业大数据和物联网技术的焊接云服务系统,建立数据平台,连接设备与用户,通过云服务器进行数据采集与设备管理,提供焊接设备的数据及管理服务、在线诊断与远程技术支持服务;实现设备全生命周期管理、数据云端存储、工艺优化、智能监测与诊断、设备在线升级、专家数据库、数据分析等;
(2)基于在数字化智能制造领域的长期积累,以及下属研究院的长期科研攻关,公司制定了以数字化工厂智能制造为方向的中期技术战略,在资金、人员上积极投入,以工业软件为突破口,综合开展在设计、分析、制造、以及系统仿真、虚拟装配、虚拟调试、人工智能等方面的研发与应用,推动工厂数字化与制造智能化转型,可以在线下将真实的PLC接入软件中进行数字化控制、生产设备与机器人之间的联动调试、对设计程序的验证与程序中的漏洞检查与分析,实现生产线线下全程模拟控制与调试;大大减少现地调试时的工作量,降低项目风险;
(3)开发焊接过程智能控制技术,优化算法,实现焊缝跟踪控制平缓,减少振荡;同时,通过视觉传感信息、电弧声信号与熔透状态,实时监测焊缝尺寸偏差和焊接质量,调整工艺参数,保证焊接质量;
(4)数字化工厂的工艺规划,通过零件信息处理、工艺决策和建立知识库,包括总工艺计划、细节工艺计划、生产计划及产品、工艺、资源关联及工时等工艺信息;采用PDM/PLM和数字双胞胎技术,进行数字化仿真建模;运用虚拟仿真技术,结合工厂的产品信息、知识库、产线布局、设备配置、生产流程、物流等进行工艺规划。在导入生产及调试阶段,对产品的工艺规划、设备关联、物流、运转等实际过程进行数字化模拟验证;
(5)研究基于多目视觉的焊接跟踪与在线检测技术,该技术采用激光主动视觉和被动视觉相结合的方法,即单机双目,在同一个传感器同时采集焊缝激光扫描信息和焊接熔池动态图像,通过模拟人类视觉系统的“视觉注意”选择机制对焊接图像进行实时处理,开发研究新型弧焊焊缝自主跟踪系统;
(6)机器人高精度高速度柔性装配技术,基于自适应机器人控制技术,通过嵌入式视觉传感器,可对非结构性、非规则性的场景进行位置的高速感知识别;机器人末端配置力矩传感器,进行精密装配时能实现机器人的自适应、自动调整和学习优化算法,并反馈到机器人的执行动作上,实现“有感知”的智能装配,提高装配精度及封装的合格率;
(7)轻量化材料连接技术,近年来轻量化材料的重要性愈显突出,如钛合金、铝合金、超高强钢、碳素纤维等材料广泛应用,需要研发新型材料的连接技术。针对同种或异种轻量化材料,研发重点包括激光连接、搅拌摩擦焊连接等工艺技术,解决轻量化材料连接的关键技术障碍,提升连接质量,并根据工艺需求,研发轻量化材料连接装备,进行产业化应用。
围绕现有机器人与智能制造的基础上,加快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领域的布局,加大工业软件、机器视觉、工业互联的新技术开发与应用领域的纵深发展。
现有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品在国民经济中不同的行业开始得到广泛应用,其工作原理和特点也具备许多共同之处,市场空间十分广阔,受限于资金和生产、研发能力的限制,目前应用行业仍然有限。公司将把在机器人应用领域积累和沉淀的技术与项目经验用于大力拓展新业务领域,有效扩大客户市场范围,提高产销规模,提升盈利水平。进一步深化现有重点行业,包括汽车、两轮车、机械重工、3C、船舶、电梯等行业,开发新增长的领域,包括新能源车电池、新材料焊接、装配自动化,以及高铁、航空航天、海洋工程等。
依托广州总部基地,进一步加强营销和服务网络,在稳固区域市场份额基础上,逐步加强对国内其他区域厂商的覆盖并提高市场份额。公司计划随着设计生产能力和技术研发能力的进一步增强,在巩固现有国内市场客户的基础上,加速拓展海外市场,获取更高的市场份额。
通过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加强研发队伍建设,建立研发中心和院士工作站,开展与国际品牌的深度合作,综合提升自主研发,创新自主品牌,研发、生产、推广高端装备产品,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智能化解决方案和专业服务,营造高质量的“品质感”,提升企业形象。坚持追求技术领先的战略,持续增加研发的投入,不断拓展市场区域与高端客户市场,成为智能技术的领先品牌。
公司将始终坚持把人才队伍引进及培养放在第一位,注重发掘人才、吸引人才、培养人才,为人才成长创造宽松的环境,大力引进国际高端人才,同时为公司培养一批具有专业知识和丰富管理经验的核心骨干,使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保持领先。
公司将不断完善人才激励机制、优化人力资源配置,通过基础培训、岗位培训、专项培训、自我学习、终生教育等方式,对内营造一个优胜劣汰、人才辈出的竞争环境,对外形成一个包容开放、自由灵活的交流机制。计划通过聘请院士、继续引进海外高端技术人才,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定向培养高端人才等。
为实现公司未来发展战略目标,公司将不断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在组织结构优化、市场营销网络建设、产品技术创新、业务流程整合等方面进一步提升管理水平,不断促使公司经营向专业化、技术化、集约化、规范化的现代经营模式转变。
公司将面向机器人智能制造进一步发展“新工艺、新材料、新技术、新装备、新应用”等领域,聚焦自有核心技术和软性技术的研发与应用,重点发展机器人技术(工业软件、机器视觉、人机协同等)、智能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5G互联网等)、制造工艺(焊接工艺、装配工艺等),构建以数字化、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为主的机器人智能制造系统整体解决方案,不断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深入进行机器人智能焊接、智能装配、智能检测、搅拌摩擦焊智能装
备、数字化工厂等应用开发,深化现有重点行业,开发新能源、5G通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3C半导体等新增相关领域。
做好现有客户及行业细分市场的横向及纵向的拓展,同时加大新客户的开发,积极寻求和开拓新能源、5G通讯、轨道交通、航空航天、3C半导体等领域的市场,有针对性地进行行业市场开拓及品牌推广活动,不断提升品牌形象。
整合及培养一批与企业共成长的优质稳定的供应商,构建自主可控的优质供应链生态;结合国内外供应链的情况,做好采购风险防范。
公司将进一步推进和优化各方面的标准化,优化项目管理水平,开源节流,降本增效,进一步提升公司的综合管理水平。
加速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发掘人才、培养人才,与国内知名大学合作定向培养高端人才等,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进行技能培训,优化提升人力资源配置,积极推动人才梯队建设,推动员工股权激励计划实施,继续完善职级体系、绩效考核及人才激励体系,做好培训和培养,营造优胜劣汰、人才辈出的竞争环境和以贡献及结果为导向的氛围。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集集团盈利能力较差,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中联重科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优秀。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低。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比亚迪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机器人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新产业盈利能力优秀,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三一重工盈利能力良好,未来营收成长性一般。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合理。更多
证券之星估值分析提示瑞松科技盈利能力一般,未来营收成长性较差。综合基本面各维度看,股价偏高。更多
以上内容与证券之星立场无关。证券之星发布此内容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证券之星对其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保证该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数据及图表)全部或者部分内容的准确性、真实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原创性等。相关内容不对各位读者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据此操作,风险自担。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如对该内容存在异议,或发现违法及不良信息,请发送邮件至,我们将安排核实处理。
联系ROR体育
第一时间了解我们的新产品发布和最新的资讯文章。您有什么问题或要求吗?
点击下面,我们很乐意提供帮助。 联系ROR体育